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活动>学习吴永恒先进事迹>缅怀吴永恒同志

追随永恒之路——继承吴永恒老师未尽事业,开创本土化工作新局面

2013-07-10 10:20:00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与吴老师的相识是在20055月,当时我参加中墨政府间交换项目,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墨西哥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由于人生地不熟,又带了很多行李,所以请分社的同事帮忙接一下飞机,没想到那天吴老师亲自去了机场。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一出海关就看见吴老师一行人等在出口处,突然见到这么大年纪的老前辈来接我,我还是有点受宠若惊,感觉很拘谨,但是他一见到我就说:“你就是刘湃啊,我总听大家说你,你怎么那么胖啊!”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迅速拉近了我跟吴老师的距离。

后来在学习之余,我也经常抽时间到分社实习,帮助分社做些技术支持等工作,也曾跟随吴老师参加过几次推广活动,随着深入接触,开始逐渐了解吴老师,“质朴善良、爱憎分明”是熟悉他后,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吴老师是退休后返聘到《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的,这8年时间里,他又翻开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他喜欢拉美、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喜欢他终生从事的新闻职业;他遇事喜欢亲力亲为,常常独自奔波于墨西哥、巴西、秘鲁和阿根廷等国之间,为《今日中国》西文版在拉美的发行忙碌。虽然我在墨西哥与他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能感觉到他不仅是在做杂志,他是在打造国家的软实力,是在用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

在他钟爱的岗位上,在墨西哥城这个他工作、生活了十多个春秋的城市,他告别了这个世界,以这样的状态离开这个世界或许是吴老师自己的选择。记得他曾说过,日后不愿意在病床上告别这个世界。

“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 这是八十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悼词,真挚感人,我觉得用于表达我们对吴老师不辞而别的震惊与不舍,同样合适!他是中国和拉美之间的文化大使、亲善大使、民间外交家。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外宣人的使命与追求,像光明日报记者庄建先生描述的那样“工作中的老吴,吹冲锋号,跑步前进”,可惜,吴老师您的脚步太快了。

脑海里定格的吴老师,就是通讯中刊登的那张照片,一个鹤发童颜的小老头,提着一捆杂志赶往一个又一个会场,走在去参加推广活动的“永恒”的路上。。。

说起来,我跟吴老师可谓“亦师亦友”,在拉美分社实习作为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忘年交。每年他从墨西哥回国述职,我们都会找地方小酌一杯,就最近发生的事情交换意见,工作上他会给我很多指点。他还经常对中国网如何与拉美分社进行合作提出建议,2010年在郭局长和吴老师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中国网分别与墨西哥通讯社、秘鲁安第斯社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在此后的多次双边活动中,如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上实现了联合报道,在引导国际舆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每次见面,吴老师都会开玩笑的说:“刘湃你什么时候来分社帮我啊?”没想到这句玩笑如今变成了现实,我马上要挑起这份重担,赶赴拉美,接过吴老师未尽的事业,完成他未了的心愿。

我要感谢局领导的信任和社里的支持,为我提供这样大一个舞台,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不侮使命,开创本土化工作新局面,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吴老师常对我说“我们在从事这样大的一个事业,绝对不能小看了自己。”

西文版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5亿人,已成为对外介绍和说明中国的重要阵地,《今日中国》西文版不仅是中国唯一的西班牙文杂志,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唯一的一本出版物,他开创了国内杂志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先河,在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工作中做出了巨大成绩。

吴老师用他一生,用他的艰辛和努力,为我局推进“本土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吴老师历年工作日志的梳理,结合我局及全社对“本土化”战略的布局,对未来拉美分社的工作,我大胆的提出以下几点设想,请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一、推进“本土化”再上新台阶,“借船出海”实现双赢。

200410月我局在拉美地区实施期刊“本土化”战略以来,在周局长、郭局长等局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宫喜祥前社长、呼宝民社长等历任社领导率领《今日中国》杂志社、西文部以及拉美分社全体同志艰苦努力,本土化事业取得长足进展,闯出了道路,取得了成果,得到了经验。如今,《今日中国》西文版覆盖拉美所有西语国家,特别是成批量地进入未建交的拉美国家,突显了期刊较其他媒体形式深入、权威的特性,大大增强了国家外宣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在吴老师带领下,分社在发行期刊的同时,举办百余场报告会,参加了几十次展览会,外文局在墨西哥独立200周年之际修复中国钟、2012年举办《中墨建交40周年纪念画册》首发式等重大活动,探索出了期刊发行与公共外交相结合的外宣新模式。在开拓“本土化”事业的同时,还培育出了一支强有力的,中、外结合的“本土化”队伍。

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吴老师多次提出海外机构的“本土化”实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业务发展的方向,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不仅完全必要,而且条件也具备。

融入对象国主流社会、影响对象国主流媒体,是把“本土化”做深、做实的表现,才能实现外宣的目的和意义。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利用本土主渠道发行,推荐适合境外出版的选题,平移至前方出版。用一系列有力措施“借船出海”,实现双赢。力争在期刊发行和外宣工作的规模、气势和效应等方面均有所进展,在国家实施大外宣战略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更好地履行了国家赋予的外宣职能。

二、把抓市场、抓品牌、抓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抓手,实施好重要任务、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海外工作要向企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迈进。

首先,要加强期刊内容建设,做“精品”。根据市场和读者需求,改造栏目、打造精品,培养出一批知名作者。作为月刊,《今日中国》完全有条件、有时间博彩各类媒体之长,创造出居于各类媒体之冠的精品。

其次,市场化对于拉美分社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必然趋势,通过市场化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进一步融入“本土”。吴老师曾提到,目前感觉拉美分社市场概念较薄弱,习惯于走老路,需要用新人、新意识推动业务向“企业化”发展。应充分发挥优势,培育市场,把分社建成外文局在拉美地区开展多种经营的“市场化”孵化基地。

同时,要继续坚持朝着“多版本”的方向努力。拉美地域广阔,单一版本的内容上显然不能充分体现“外宣三贴近”的要求。跨文化传播技巧的高低,就在于能否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拉美地区发展的未来,应形成以墨西哥为中心的中美洲版、以秘鲁为中心的安第斯版、以智利—阿根廷为中心的南锥体版和巴西的葡文版,实现对整个拉丁美洲地区的覆盖。

三、布局未来,加快“区域中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不仅需谋“一时”、“一域”,同时也有必要策划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一段时期内事业发展的轨迹和目标,着眼整体布局,有计划地培育未来在拉美地区的发展空间。

1、拉美分社应从以出版发行期刊为主的单一职能,转向未来承担中国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在拉美地区统筹策划、指挥协调的职能,成为外文局在拉美实施发展战略的“区域中心”。

2、服务外文局所属各媒体,与中国网、局属出版社与各海外机构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渠道,把分社建设成为外文局在拉美地区的多媒体、多功能传播平台。

3、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根据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海外机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强人事及财务等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海外机构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完善海外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外籍雇员的使用机制。配合局各部室,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输送到分社实习和工作,把分社建成外文局在拉美地区的人才队伍培训平台。

以上是我在吴老师对分社工作的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对未来工作的几点设想,有不对或不到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相比吴老师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我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我要以吴老师为学习目标,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寻求自我提升。

再次感谢局领导的信任和社领导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对我委以重任,前边提到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更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吴老师开拓了一个很好的局面,他把一生都交给了祖国的外宣事业,我要努力学习他的工作精神,本着坚持“精通业务、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也要围绕着如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开拓新业务领域,拓展海外市场去积极学习、去思考,不断进取,为我局外宣工作及国内出版走出去提供支持。

如何在任上学习吴老师,不断完善自己,局里给我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就是要求我要力争成为像吴老师那样的“民间外交家”,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会竭尽全力,“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谢谢大家!(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社长 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