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庄建)一本小杂志,承载起一个大话题:5月17日《对外传播》创刊200期座谈会上,与会对外传播学者与实践者共话对外传播学的现实与未来。
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外传播》,是在新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开启近半个世纪后的1994年创刊的,是目前我国对外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域硕果仅存的刊物,吸引了国内外新闻传播院校和研究机构学者们的目光。2012年度,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次数中转载量排名第14名。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在座谈会上指出:在外文局27本杂志中,《对外传播》是年龄最轻,相对投入最少的杂志。但中国外文局从建局的第一天开始,一批内外文化沟通的大师就以自己的经验和对外交流的实践,在缺失对外交流资源、十分困难的国际环境下,开启了向世界宣传新中国的事业。老一代对外传播工作者不仅用他们的经验实践,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还认真的研究如何向世界介绍新中国,新中国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就这样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到现今依然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著作。而如何向世界说明我们的价值观,说明我们的理论、道路、制度,已经成为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使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在发言中指出:《对外传播》没有停留在对官方话语和政策导向的按图索骥,或是诠释和阐发,而是把思想和学术的交锋,作为对外传播事业话语和实践的创新和动力,表现出了与国际主流学术接轨的远见卓识。他希望《对外传播》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在刊物上发表大而无当的政策文章,片面扩大成绩、回避问题缺点的总结报告,无关痛痒的纸上谈兵,多刊登一些传递国际学术前沿理论,直面中国实践真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新华社对外部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瑶认为,《对外传播》是展示对外传播成果的平台,切磋对外传播技巧的课堂,观察对外传播的窗口。她建议,《对外传播》应继续着力于推动中国特色对外传播理论体系的构建,加强跨文化传播策略和传播艺术、海外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量化指标体系;做好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研究和规划。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还就传播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对外传播的规律、对外传播研究与实践的关系、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转载《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0日09 版)
原文链接:对外传播的使命:向世界说明我们的价值观
|